出國就醫 基因結構的遺傳病變與表達水平
發布日期:2018-02-16經研究發現,混合白血病或髓細胞性淋巴樣白血病,基因位于染色體llq23,編碼調節造血基因表達的DNA結合蛋白。MLL基因通過反復易位重排,影響超過80個伴侶基因,其中多數是轉錄因子,融合導致MLL基因功能激活,出國就醫通過促進同源盒(HOX)基因表達,影響造血十細胞分化。
AML中MLL重排發生率為5%~10%,在嬰幼兒或治療相關的AML中更常見,伴有1lq23/MLL重排的AML患者的預后,根據其涉及的伴侶基因、原始細胞類型、患者的年齡及治療方案而有所不同。出國就醫后檢測MLL重排,好采用分離HSH探針,眾多的融合伴侶基因使RT-PCK法,很難檢測到MLL易位。
MLL基因部分串聯重復的基因病變(MLL-PTD),發生于5%?10%的AML中,更常見于伴11染色體三體的AML中。它通過DNA高甲基化表觀遺傳學,沉默腫瘤抑制基因而在白血病的發生中發揮作用。初出國就醫研究認為,MLL-PTD是預后不良的標志,但近多個多變量分析,并沒有明確其作為獨立預后因子的作用。MLL-PTD可通過Sangei測序或RQ-PCR來檢測,Weisser等采用RQ-PCR證明MLL-PTD是一個穩定的標志,在血液學復發前出現,因而可作為MRD檢測指標。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除了基因結構的遺傳病變,某些特定基因表達水平的改變,也影響AML患者的預后。例如,WT1(腎母細胞瘤])、EVI1(親嗜性病毒整合位點),BAALC(腦和急性白血病,細胞質)、ERG(ETS相關基因)和MN1(腦膜瘤1)基因,大多數這些基因的過表達,與AML患者的不良預后相關。然而,除了WT1,其他基因在MRD檢測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確。
WT1基因位于染色體11P13,編碼鋅指DNA結合蛋白,在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起調控作用。CN-AML中WT1突變率約10%,出國就醫后,其與預后相關性意義不一致。大多數研究中,WT突變與預后不良相關,但對生存的不良影響,還沒有得到其他研究的證實。
除了突變,90%以上的AMLWT1高表達,并且與預后不良相關,qRT-PCR可檢測到AML患者BM和PB樣本WT1高表達,并與出國就醫患者的疾病負荷相關,血液學復發前大約4個月WT1表達水平升高。鞏固化療結束,若WT1水平沒有降至正常預示復發風險增加,顯示了WT1在治療后MRD檢測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