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基因突變臨床上一般結果較差
發布日期:2018-02-20海外臨床研究發現,CEBPA基因位于染色體19ql,編碼參與粒 細胞增殖和分化,調控的亮氨酸拉鏈轉錄因子。初診AML患者,CEBPA突變率為5%?15%,CN-AML患者CEBPA突變更常見,并且通常是雙等位基因突變。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CEBPA突變有兩種類型:一種為N末端的框外無義突變,產生截短的CEBPA蛋白,后者完全喪失了野生型CEBPA DNA結合的顯性負抑制功能;另一種為C末端的框內突變,產生一個低DNA結合或二聚化活性的CEBPA蛋白。
去美國看病后,在沒有FLT3-ITD突變的情況下,CN-AML患者出現CEBPA突變預后較好。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雙等位基因(而非單等位基因)的CEBPA突變,提示預后較好。通常采用Sanger測序檢測CEBPA突變,多重PCR-CE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往往由于CEBPA突變的明顯多樣性,而丟失部分CEBPA陽性病例,CEBPA突變在MRD監測中的作用有限,且尚沒有完善方法。
KRAS和NRAS是一個編碼21kDa的GTP,結合蛋白的癌基因家族成員,在涉及增殖、分化和凋亡調控的胞內信號通路中發揮中心性作用。去美國看病后AML中NRAS和KRAS突變率為5%?15%,伴有單核分化的AML突變率為30%?40%,該突變可導致RAS信號通路組成性激活。RAS突變患者可能從大劑量阿糖胞苷治療中獲益,然而,KRAS/NRAS基因突變對AML患者的生存期,無明顯影響NRAS/KRAS點突變,幾乎總發生于12、13或61密碼子,可通過Sanger測序、焦磷酸測序或等位基因特異性PCR來檢測。
在MRD監測中,NRAS/KRAS突變可能起一定作用,然而,這尚需進一步研究,Casey等研究了4例AML患者NRAS基因突變,與疾病狀態之間的相關性并不一致。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KIT基因位于染色體4qll,編碼HI型受體酪氨酸激酶KIT,在多種疾病中已明確存在功能獲得性KIT突變,包括胃腸道間質瘤、生殖細胞瘤、肥大細胞增多癥和AML。盡管整體上AML中KIT突變的發生率僅1%~2%,而在CBF-AML中,KIT突變則更常見,發生率為25%?30%。
AML中KIT基因突變,主要是活化環的外顯子內氨基酸錯義置換。大多數去美國看病研究發現,KIT突變患者臨床結果較差。K1T突變可以通過Sanger測序,或等位基因特異性PCR進行檢測。KIT突變在CBF-AML中的MRD監測作用有限,因為該類患者中,疾病特異性融合基因,是一個更可靠的MRD檢測標志,通過定MRT-PCR更適合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