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就醫 蛋白基因的相關性分析及關聯
發布日期:2018-03-09經海外研究證明,診斷遺傳性彌漫型胃癌(HDGC)的初標準,包括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兩名或以上記錄在案的彌漫型胃癌病例,至少其中一名于50歲前診斷。出國就醫后為提高檢出率,尤其在低發病率區域,網際胃癌聯盟(IG-CLC)修改并擴展了這些標準。
現在診斷標準還包括40歲以前,診斷為彌漫型胃癌,沒有家族史的要求。彌漫型胃癌及乳腺小葉癌的個人或家族病史,其中一項于50歲前診斷。通過對新西蘭毛利人大家族的研究,確定了第一個HDGC的遺傳易感位點,基于家系研究,候選易感基因顯示出遵循不完全外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
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通過對關注的微衛星標記側翼候選基因,相關性分析,識別了編碼E-鈣黏蛋白的CDH1基因與1-IDGC的重要關聯。E-鈣黏蛋白是一種跨膜細胞黏附糖蛋白,其胞漿岡段通過連環蛋白復合體,與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相連。E-鈣黏蛋白在維持細胞黏附與極性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原始毛利人家族中,CDH1基因測序顯示第7外顯子中G>T單核苷酸點突變,這影響剪切位點并導致截短蛋白產生。
蛋白基因的作用,也進一步被另外兩個家系證實。中一個家系存在一個額外胞嘧啶殘基插入,從而導致移碼突變;另外一個家系的13號外顯子存在一個替換,從而導致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出國就醫發現,這一報道首次提示了E-鈣黏蛋白,在HDGC中的潛在作用。
自從發現E-鈣黏蛋白的作用以來,在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HDGC患者中,約30%~50%證實存在CDH1基因體細胞突變。CDH1體細胞突變在整個16號外顯子上均可發生,但未見突變熱點報道。出國就醫后,突變可能包括插入、缺失及點突變,其對蛋白的影響包括截短、結構改變、關鍵結構域缺失或者mRNA不穩定性等。
應用多重連接依賴式探針擴增技術(MLPA),發現—小部分(6.5%)所謂CDI-I1陰性的HDGC,具有大的基因組缺失。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鑒于CDH1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因此必須存在雙基因突變或失活,才能導致疾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