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生物表達可預測腫瘤侵襲性
發布日期:2018-03-14國外在針對分子特征和整合基因組學上,是在對DNA、基因或蛋白水平進行全局分析后,所獲得關于癌癥特定模式,或特征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RCC的分子譜系,逐漸應用于臨床多個方面,包括診斷、準確亞型分類、預后和治療反應的預測。
在預后預測上,分子標簽超越傳統分期。使用微陣列可以成批地識別基因或基因標簽,其可能具有預后意義。Takahashi等發現一組40個基因,可以準確地將死于癌癥的患者,和未發現進展轉移的患者區分開來。
另一項出國看病研究,識別了與預后不良有關的45個基因標簽,鑒定了與腫瘤侵襲性相關的35個基因標簽。有趣的是,Jones等在原發腫瘤中識別的155個轉移相關的基因標簽,可在手術時用于區分局限性腫瘤患者,和有遠處轉移的ccRCC患者,提示有遠處轉移的代表了不同的生物亞群。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sultmami等在不同的平臺上,獨立驗證了這組基因標簽。這一概念在一項研究中進一步得到支持,此項研究通過檢測,不同類型腫瘤的轉移分子標簽,發現攜帶該組基因表達特征的實體瘤,更易出現轉移和預后不良。
近,根據基因表達譜特征的微陣列分析,ccRCC可分為兩組亞型,盡管都具有相似的組織學特點,但兩組亞型生物學行為不同。出國看病研究還表明,將標準化臨床參數的表達譜數據進行整合,可以增強對RCC的預后評估。除了公認的生物標記物,比如轉移狀態、腫瘤分期,與東部腫瘤協作組的表現狀況,一種生存預測模型還包括CAIX、p53和波形蛋內。
出國看病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生物標記物組合中,生物標記物的聯合還可以提高其效率。例如survivin和B7-H的雙表達,被證實可更好地預測腫瘤侵襲性。另一項研究表明,P53、凝溶膠蛋白和Ki-67的表達升高,以及CA9和12表達下調與預后不良相關。
整合基因組學概念也大有前途,通過同時分析癌癥基因組不同分子水平變化,我們得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過程的總體變化。出國看病后采用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忽視低頻變化的關鍵基因所帶來的局限性。整合基因組學還有助于發現多重協同變化的腫瘤抑制基因,每個等位基因的變異機制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