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上皮成分呈漩渦狀進行分布
發布日期:2018-03-23國外研究發現,在原發性動脈瘤樣骨囊腫中,重現性的核型異常也有發生,包括t(16;17)易位。引起融合基因的和t(6;13)易位有關,所以t/SP6的FISH分離探針,去美國看病后在臨床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骨肉瘤是一種惡性的成骨性腫瘤,有很多亞型。傳統的分子生物學特點是復雜的,對于不平衡的染色體異常,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結果轉化為診斷標記物。特別的亞型可能是有效的分子標記物,例如,肉瘤與環狀染色體有關,大部分都有擴增。這些都可以通過FISH和(或)免疫組化的方法證實。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有趣的是有1例報道小細胞骨腫瘤存在融合基因。腫瘤滑膜肉瘤好發于年齡較大的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其發病高峰在30~40歲。通常發生于四肢,特別是膝蓋和腳踝的周圍軟組織,但是上肢、軀干和頭頸部也可發生。它并不是來源于滑膜的腫瘤,它的名稱仍然是一個歷史錯誤。
顯微鏡下,滑膜肉瘤通常表 現經典為雙相分化,同時出現上皮和間葉成分。去美國看病后了解到,上皮成分可以是立方或者柱狀,排列成巢狀或腺樣結構;偶爾,上皮成分呈漩渦狀或帶狀分布于整個腫瘤。電鏡下,上皮樣成分具有真正的上皮細胞分化,包括橋粒、微絨毛和緊密連接的結構。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間葉成分主要是梭形細胞,呈片狀,伴有少膠原成分。單相型滑膜肉瘤,通常沒有上皮成分,形態類似纖維肉瘤或惡性 神經鞘瘤。單上皮型滑膜肉瘤在沒有細胞遺傳學的情況下,難以與腺癌鑒別。其他亞型包括黏液型、鈣化型和低分化型。低分化滑膜肉瘤的診斷較為困難,如果沒有局灶的經典滑膜肉瘤成分,就需要輔助手段來鑒別診斷。
免疫組化有一定的幫助,上皮性指標通常局灶或不同程度的陽性,包括EMA和細胞角蛋白。Bd-2通常呈彌散陽性,但是并不特異。近,TLE1被認為是滑膜肉瘤的一個非常特異的標記,有學者認為細胞核陽性,可能不需要再行分子檢測,來確認是否有融合基因存在。
然而,去美國看病領域也有報道稱,未發現TLE1陽性,和滑膜肉瘤之間顯著相關。因此,使用TLE1免疫組化,而不是分子檢查來診斷滑膜肉瘤,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