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腫瘤診斷時缺乏環狀結構
發布日期:2018-03-25作為新危險分類系統中的一部分,神經母細胞瘤的分期,正逐漸演化為更簡單的評價系統,而且是一個高度依賴治療前影像學的系統。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L1期是指局限性腫瘤,限于身體的一個部分,按照影響確定的危險因素列表,沒有累及身體重要結構。L2期指的是含有一個或多個影像學,定義危險因素的局限性腫瘤。
M期和MS期,取代了上述國際神經母細胞瘤分期系統中的4期和4S期。依據這種分期系統,L1期腫瘤生存率為90%,L2期為78%。神經母細胞瘤的鏡下表現形態多樣,可以由原始的神經母細胞構成,也可完全由分化成熟的神經節細胞和施萬細胞組成,或者包含各個分化階段的細胞。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后發現,在這一譜系的較早期階段,腫瘤細胞(如神經母細胞)是體積相對較小的細胞(直徑約為小淋巴細胞的2倍),無明顯細胞邊界。核染色質粗糙,??梢娦『巳剩鄬τ谝恍┢渌A細胞腫瘤而言。神經母細胞往往呈巢狀排列,其間有纖維血管分隔,鈣化灶常見。神經母細胞也可密集生長,出現片狀核,或被不等數的嗜酸性纖維物質分隔。
神經氈實際上是神經母細胞的細胞質突起,而非真正的細胞外質。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后某些腫瘤中的神經母細胞,還可以神經纖維為軸心,形成花環狀結構。這種結構有助于診斷,但大多腫瘤缺乏該結構。神經母細胞也可出現間變的特征。分化較好的神經母細胞,表現出神經節分化,有明確的胞質邊界,具有類似成熟神經節細胞的細胞核特征。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介紹到,分化好的神經節細胞瘤,被認為是成熟的神經母細胞瘤。其細胞細胞質增加,有典型的神經節細胞的細胞核,核仁明顯。這類腫瘤與正常的神經節細胞較難鑒別。隨著分化走向成熟,神經氈逐漸被交錯成簇的施萬細胞取代。
大多數情況下,光鏡下即可對神經母細胞瘤做出診斷。然而,在分化譜系的原始階段,則尚需免疫組織化學,和(或)電子顯微鏡等特殊的檢查輔助診斷。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發現,神經母細胞瘤不同程度,表達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嗜鉻粒蛋白、突觸素和酪氨酸羥化酶。
一般說來,神經母細胞瘤愈原始,其進展愈快速。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為了將不同組織學形態和相應的臨床特征關聯起來,病理學家們建立了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將病理報告術語標準化,把每種組織學類型的預后評判為“良好”或“不良”兩種類型,系統用于腫瘤分類的特征及分化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