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受體調節或具有刺激功能
發布日期:2018-04-10由于細胞毒T細胞的活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常需要雙信號。一個是通過T細胞受體,產生的抗原介導的刺激信號,另一個是通過多種表面分子傳輸的共刺激信號。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這個過程可以通過不同表面共受體的參與來調節,這些共受體或者具有刺激功能,或者具有抑制功能。
CTLA-4和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是兩種具有抑制性功能的共受體,針對這兩種受體的藥物,已經被開發并成功應用于臨床,大部分是用在實體腫瘤中。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介紹到,與其他腫瘤類似,MM細胞過表達PD-1的配體(PD-L1),而骨髓T細胞PD-1的表達也是增高的。
目前,正在對單用CTLA-4、PD-1和PD-L1的抑制劑,或聯合其他免疫治療如DC疫在體外實驗中,來自海洋生物的plitidepsin(aplidin)分子通過激活p38,和JNK信號通路引起顯著的抗MM細胞毒作用。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項II期臨床試驗顯示,單用plitidepsin時抗腫瘤活性有限(ORR僅為13%),而plitidepsin與地塞米松聯用時ORR,則顯著升高至22%。因此,去美國看病領域目前對該聯用方案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評估。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馬賽替尼(masitinib,AB1010),聯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的ID期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評估。馬賽替尼靶向廣泛的癌基因譜,包括c-Kit、PDGFR、FGFR-3和Lyn,上述基因均與MM細胞的增殖及存活有關。
其他在臨床研究中,具有吸引力的靶標,如肌腱膜纖維肉瘤癌基因同源物MAF,是一種B-ZIP轉錄因子,通常在MM中過表達。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了解到,JAK2和其下游的轉錄因子STAT3、極光激酶A和B,對多發性骨髓瘤及淋巴瘤靶向治療,會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