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激活細胞可恢復監視功能
發布日期:2018-04-12通常,腫瘤細胞通過增強破骨細胞活性,和降低成骨細胞活性,來誘導骨代謝的不平衡。在MM相關性骨病的發生,和促進MM細胞存活與增殖的發病機制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促破骨細胞因子(RANKL)與促成骨細胞因子(OPG),兩者之間的失衡是MM相關性骨病發生的機制之一。
與其他惡性腫瘤相似,由于細胞毒淋巴細胞和DC的功能缺陷(包括定位于骨髓的漿細胞DC),MM的免疫監視功能受損,但是調節性T細胞(Treg)和輔助性T細胞(TH17)的功能卻增強,終導致腫瘤的免疫耐受、增殖和存活。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免疫調節藥物沙利度胺,初應用于抗MM治療,是基于抗血管生成的特點。但是很快證實是其在骨髓龕中發揮的作用,具有更加復雜的分子機制,尤其是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是第二代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它們具有更加顯著的免疫調節活性,因此被稱作免疫調節藥物。
ImiD具有多種效應,如誘導直接的caspase-8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和細胞周期阻滯;干擾MM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間的相互作用;抑制促生存因子和生長因子的產生。出國看病服務機構介紹到,通過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和CD8+T細胞,來恢復免疫監視功能。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cereblon(CRBN)是E3泛素連接酶的組分之一,目前已證實泛素連接酶復合體,是沙利度胺引起“海豹肢”畸形的分子靶點。近期研究表明,來那度胺是通過介導轉錄因子Ikaros(IKZF1)和Aiolos(IKZF3)的降解,來發揮抗MM的作用。
來那度胺可以與損傷特異性DNA結合蛋白UDDB1,和CRBN結合來調節E3泛素連接酶復合體的活性,從而導致泛素化和蛋白酶體介導的IKZF1和IKZF3降解。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此外,來那度胺免疫調節的特點,還體現在可以通過誘導T淋巴細胞,產生IL-2來耗竭這些轉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