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驗證
發布日期:2018-04-13國外研究發現,多種基因啟動子CpG會出現高甲基化狀態。CIMP在結直腸癌患者人群中,作為獨立預后因子,提示預后不良。CIMP與活化的BRAFV6有明顯相關性。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在針對KRAS突變活化人結直腸癌細胞系,和腫瘤的研究中,鋅指結構的DNA錨定蛋白(ZNF304),被發現可與其他C/MP基因啟動子結合。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介紹,與啟動子結合的ZNF304,募集了含有DNA甲基轉移酶的輔阻遏物,導致DNA高甲基化和轉錄沉默。通過上調ZNF304,促使CJMP沉默。促炎性前列腺素E2,也可以通過上調DNA甲基轉移酶,使腫瘤抑制基因和DNA修復基因沉默,從而推動腫瘤生成。
CIMP腫瘤患者,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病理特點。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了解到,根據Jeremy Jass的建議,基于CIMP(和MSI)有無的結直腸癌的分類,基因不穩定性再加上常見的已知突變,提高了腫瘤變化過程中的選擇性達爾文壓力。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腫瘤演化的概念,現已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驗證。目前認為,腫瘤變化壓力通過一些穩定的中間體,進行間斷性克隆擴張。在靶向治療背景下發生的腫瘤異質性演變,及克隆選擇與治療敏感性、獲得性耐藥和臨床治療結果相關。
這一演變過程,是否通過預先存在克隆的選擇而發生,目前尚存爭議。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一個著名的臨床模型系統闡明了,在接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EGFR)靶向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身上,發現的這種腫瘤異質性的變化過程,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