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手段
發布日期:2018-04-16由于MK-1775是一種高選擇性的小分子抑制劑,是介導細胞周期G2期檢查點的一種酪氨酸激酶。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因此,7P53缺乏的腫瘤,可能對Wee-1抑制劑引起的檢查點阻滯,尤其敏感。這種藥物在卵巢癌中,正處于研發階段,但尚未被用于非卵巢癌腫瘤。
二甲雙胍是一種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雙胍類藥物。二甲雙胍在一些腫瘤中與降低腫瘤風險相關,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使其逐漸成為一種可能的腫瘤治療藥物。海外醫療服務機構了解到,二甲雙胍對腫瘤細胞的抗腫瘤效應,分為直接性(胰島素非依賴性)和間接性(胰島素依賴性)效應,包括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后抑制mTOR活性,以及減少作為絲裂原的循環胰島素。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子宮內膜癌患者,大多肥胖且對胰島素抵抗,二甲雙胍一直作為該人群中的一種熱門的治療手段。包括子宮內膜癌在內的細胞學研究表明,二甲雙胍可引起的一系列改變,包括細胞周期阻滯、降低hTERT表達、降低mTOR活性、誘導細胞凋亡,以及增加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劑p27表達。
一項I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患者,旨在評估接受二甲雙胍,作為海外醫療在非糖尿病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的療效。體外實驗數據表明,二甲雙胍可逆轉孕激素耐藥,紫杉醇聯合二甲雙胍使用時,可抑制其誘導的mTOR活性。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以上聯合療法引人矚目,一項評估二甲雙胍聯合標準化療,治療原發性晚期子宮內膜癌的研究正在計劃中,將開展更多海外醫療研究,以進一步評估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