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通路節點的突變非常罕見
發布日期:2018-04-16目前,大多數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是評估AKT或PI3K抑制劑,作為單藥治療子宮內膜癌。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癌細胞通過激活PI3K/AKT通路,而逃避化療的殺傷作用存活下來,這與之前認為的聯合治療獲益更大,這一觀點一致。
同樣的,化療藥物對不同類型腫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均與AKT活性降低密切相關。多項關于順鉑和紫杉醇聯合治療,加宮內膜癌細胞的相關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而這兩種藥物是該疾病為有效的化療藥物。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另外有研究發現,對順鉑耐藥的子宮內膜癌細胞AKT2和AKT3表達水平增高。而利用siRNA沉默AKT2和AKT3后,這些細胞對順鈾的耐藥性被逆轉了。雖然目前的研究只是初步現象,但考慮到化療可誘導出PI3K/AKT介導的生存反應,AKT和(或)PI3K抑制劑,可能會為化療耐藥患者帶來獲益。
這種治療模式,打破了以往普遍的思維,認為腫瘤的分子分型不同,患者只能從PI3K/AKT/mTOR抑制劑中獲益。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了解到,有趣的是,在分析評估腫瘤的TV突變、缺失或mTOR、AKT和S6K的磷酸化狀態后,發現原發腫瘤的分子狀態,與臨床反應率之間沒有相關性,這可能為先前西羅莫司類似物相關研究中,所觀察到的反應率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解釋。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RAF和MEK,是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上的兩種關鍵激酶。上游的GTPase,即RAS,是細胞表面信號與Raf/MEK激活的下游細胞,外信號相關激酶(ERK)之間的聯系紐帶。子宮內膜癌中,類似活化突變相對常見,突變率達10%?30%。
同時,K-ras突變在6%?16%的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也會發生,因此它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了解到,類似突變約在7%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發生,而Ras/Raf/MEK通路上其他主要節點的突變,如是非常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