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看病 放化療如何提高局部控制率
發布日期:2018-05-10轉移性疾病的全身化療,也可以考慮用卡鉑、多柔比星、依立替康、西妥昔單抗等治療。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隨診完全緩解的患者,每3?6個月監測。對腹股溝淋巴結觸診,及T3/T4或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行連續3年胸/腹/盆腔CT檢查。
放化療與單獨放療,兩項HI期臨床研究,評價了放化療相對于單獨放療的獲益。出國看病服務機構了解到,國外癌癥研究協調委員會肛管癌工作組,將585例肛管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外照射放療(45Gy外照射治療,再追加15Gy外照射或25Gy近距離照射)。
或者,接受同方案放射治療聯合5-FU(放射治療的第1周和后1周1000mg/m*12,持續靜脈滴注4d或 750mg/m2持續靜脈滴注5d),和絲裂霉素化療(12mg/m2第1天)的同步化學治療。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與單獨放療相比,同步放化療提高了局部控制率(61%vs39%),和疾病相關生存率(39%vs28%)。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了解到,但兩組間3年總生存率,無統計學差異(65%vs58%)。EORTC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將110例肛管癌患者,隨機分為接受放療組(45Gy外照射放療再追加15Gy或30Gy外照射),或同方案放療聯合同步5-FU(750mg第1?5天和第29?33天持續靜脈滴注),和絲裂霉素(15mg/m2第1天)化療組。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與UKCCCR研究結論類似,同步放化療提高了局部控制率(58%vs39%),并且無結腸造口率提高了32%。但是,兩組間3年總生存率,無統計學差異(72%vs65%)。該研究發現,皮膚潰瘍和淋巴結受累,是預后不良的指標,女性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均優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