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無反應機制的耐藥情況
發布日期:2018-05-03絕大多數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患者,骨髓內的多系造血細胞和肥大細胞,存在K/r的D816V突變。外顯子17突變對伊馬替尼相對耐藥。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然而,伊馬替尼被FDA批準、用于成人患者的全身性肥大細胞增多癥,且存在非C7P816 V突變(或K/T突變狀態未知)。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不常見的K/T突變,往往發生在外顯子9或11。對于更為普遍的突變的、系統性肥大細胞增生癥,目前正在研究。其他可能有更大療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早期臨床前數據顯示,達沙替尼在體外有抗尺816K突變的作用。
一個II期臨床試驗的部分數據顯示,K/TD816K突變的肥大細胞增多癥患者,獲得癥狀改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了解到,此外,一些沒有K/r突變的腫瘤,在達沙替尼治療中也獲益,這提示肥大細胞增多癥中除了K/r之外,可能有其他激酶參與。
據報道,作用于KIT的另一個TKI米哚妥林,在晚期肥大細胞增多癥中反應率高,中位反應持續時間為29個月,平均生存期為41個月。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領域發現,這些數據來自D2201試驗更新,主要著重于ar基因,因此著重考慮KIT分子,及其直接下游分子相關的未來策略。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對cr突變驅動腫瘤的分子基礎的深入研究,尤其是GIST,明確了這些腫瘤對TKI治療,有反應或無反應的機制,以及對特定TK1產生耐藥的機制。確定CT突變外顯子位置,及特定氨基酸的改變,有助于預測哪種胃腸道間質瘤,對伊馬替尼治療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