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 腫瘤代謝有哪些反應比值
發布日期:2018-06-28因為抗腫瘤治療如化療和放療,都具有顯著的毒副反應。研究者們設法盡早篩選出,對上述治療不敏感的患者,從而避免接受無效的治療。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綜上原因有研究設計,在治療期間定期對患者行PET掃描,對代謝活性無應答的患者,給予其他替代治療方案。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評估代謝反應,可以預測治療后的組織學退縮情況以及0S。代謝有反應是指,FDG攝取值在后續重復掃描時比基線值下降。去美國看病服務領域獲悉,一項國外研究發現,對于可切除的EAC和ESCC患者,在接受新輔助放化療后,腫瘤代謝的反應比值會下降35%。
手術時PCR的比例,是代謝無應答者的8倍。其他研究也顯示,代謝改變可能預測組織學應答情況。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一項有趣的研究,將163例接受過同步放化療后的患者,分為續行手術組或不接受手術組,并對所有患者行FDG-PET檢測。
去美國看病服務領域了解到,雖然單純同步放化療組患者,相比手術組患者臨床預后較差。但振奮人心的發現是,單純同步放化療組中,獲得完全性代謝反應的那部分患者,其0S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相似。表現為完全性代謝反應的患者,其0S延長了將近10倍。
數據表明,在同步放化療后獲得了PET完全反應的患者,可能無法從進一步的手術切除中,獲得額外獲益。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兩項前瞻性研究,試圖探索經PET判定為無效的患者,及后續該如何治療,兩項研究均為單純新輔助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