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如何才能減少耐藥的機會
發布日期:2018-07-16國外針對RCC的序貫靶向治療,及ECORD-1的相關試驗,已經有過相關討論。并且還提供了VEGFTKI治療后,給予mTOR抑制劑的合理理由,并促進了依維莫司批準使用。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已有幾項研究正在探討順序使用VEGF抑制劑的價值。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了解到,有回顧性研究證明,順序使用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會減少交叉耐藥的機會。隨后序貫應用VEGF抑制劑的前瞻性評估,也支持了這一做法。例如II期臨床試驗已經顯示,舒尼替尼作為一線治療后序貫情況,再給予索拉非尼后可達16周。
此外在另一項研究中,已經證明索拉非尼在貝伐珠單抗,或舒尼替尼后應用有效。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這項試驗中29例患者可供評估,11例有輕度緩解且PFS為3.8個月。舒尼替尼在貝伐珠單抗治療后,病情進展時能作為二線治療,其ORR為23%,且中位PFS為7個月。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獲悉,近期還報告了帕唑帕尼治療先前、已經接受舒尼替尼或貝伐珠單抗的轉移性RCC患者,及II期臨床試驗的情況。其患者病情會有進展,或不能耐受這些藥物。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介紹,其后報告發布吋,44名患者經治療后有效,所有患者的緩解率為20%。
針對進行的貝伐珠單抗治療的患者,其緩解率為33%,高于先前進行舒尼替尼治療的患者。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該組總體中位PFS為9.2個月,先前進行貝伐珠單抗治療的患者PFS為12個月,這些情況說明關于序貫應用,能讓通路抑制劑減少交叉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