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活檢術后有意義的生存療法
發布日期:2018-07-19腫瘤的體積可能會影響其分化程度,而對于術前腫瘤體積較大的低級別膠質瘤患者,比體積較小的患者,更容易在更短時間內出現惡性進展。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手術的擴大切除程度,也必須衡量因此帶來的功能損失風險。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一些技術的使用,包括術前的皮層映射,術前MRI,術中皮層刺激,可輔助更大化切除,使語言功能喪失達到更小化。使用這些技術后,在某些以前不能認為手術的區域,目前也能更大程度和更小功能損傷的切除腫瘤。
彌漫性的低級別膠質瘤,實際生長區域超過了MRI界定的邊界,手術切除是不能治愈的。海外醫療服務領域獲悉,因輔助放療可帶來毒性,部分術后患者僅進行密切隨訪,放療更佳時機的選擇及化療,在這些患者中的實際作用如何,是目前神經腫瘤學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到,放療是隨機對照研究中唯一被證實,在活檢術后有對生存有意義的治療方法。臨床評估了術后即刻放療,與腫瘤進展時再放療的療效。結果提示術后即刻接受放療的海外醫療患者,其無進展生存時間,較腫瘤進展后再放療的患者好。
特定環境下僅14%的患者,存活時間超過5年。另一項研究顯示了IDH野生型的0S為60個月,而這一數據在IDH突變的患者為150個月。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獲悉,野生型患者多為三陰性,包括缺乏lp/19q的聯合缺失,缺乏P53的突變,及缺乏IDH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