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 凋亡信號往往都存在缺陷
發布日期:2018-08-24國外研究發現,腫瘤細胞相比于正常細胞,它能接受更多的促凋亡信號,例如氧化應激和致癌基因激活等,因此更容易引發凋亡反應。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腫瘤細胞中的凋亡信號通路,往往都是存在缺陷的,通過靶向p53修復腫瘤細胞中的凋亡通路,可能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癌癥新療法。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領域發現,由于癌細胞存在應激特征,即癌細胞中含有活化的半胱天冬酶,并通過上調IAPs來抑制其活性;而正常細胞中則只有未被激活的半胱天冬酶酶原,需要蛋白水解的裂解作用才能激活,所以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在半胱天冬酶激活狀態方面,存在根本差異。
因此相比正常細胞,腫瘤細胞更易誘發凋亡反應。腫瘤細胞中存在加工后的半胱天冬酶,這一發現就是對相關論點的支持。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獲悉,腫瘤細胞的這一特性,與正常果蠅的細胞凋亡過程的特性相同,正常果蠅的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活化的半胱天冬酶會受到IAPs的抑制。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針對凋亡的發生情況,需要半胱天冬酶脫離IAP的束縛。總而言之細胞凋亡信號能刺激正常細胞,及相關半胱天冬酶酶原,而癌細胞中的凋亡信號,則會刺激終止IAP對處理后的半胱天冬酶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