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用藥初期會不會產生耐藥反應
發布日期:2018-10-20國外經驗分析證實,EGFR是另一個被小分子抑制劑、成功作用的酪氨酸激酶受體;而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是ATP與EGFR激酶結合后,產生的可逆的競爭性抑制劑。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二者已經應用于傳統化療方案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只有相對少數的NSCLC患者對該藥敏感,而后續研究表明,對該藥的敏感性,與EGFR激酶結構域的活化突變有關。海外醫療服務領域獲悉,突變大都出現在大約10%的NSCLC患者,通常是非吸煙者、女性和亞裔。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盡管在用藥初期病情出現緩解,但是NSCLC對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都能夠產生耐藥反應;在50%的病例中,EGFR出現T790M新的突變位點,該突變體減弱了抑制劑,與激酶之間的相互作用。海外醫療領域認為更重要的是,ABL和PDGF-R相似位點的突變,均可導致患者對伊馬替尼產生耐藥性。
這些突變影響到催化位點,附近的保守蘇氨酸殘基,形成空間位阻從而干擾與抑制劑的結合,被稱為“門控突變”。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第二代腫瘤抑制劑,能夠不可逆地與EGFR競爭結合ATP,且其活性不受T790M的突變影響。
然而該類藥的一些反應數據,目前也正在進行臨床前與臨床試驗。海外醫療服務領域發現,對于導致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耐藥的機制,也有研究闡明,其MET受體的擴增會將導致ERBB的活化,并可能繞過EGFR而發生,此類結果顯示,同時針對同一信號通路中的不同分子,極具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