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如何通過掃描鑒定染色體缺失
發布日期:2018-10-30目前對骨髓瘤遺傳學的認識基礎,源于上世紀末的中期分裂象及顯帶技術應用,即傳統細胞遺傳學等。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Lewis和McKenzie發表了,對起初鑒定出的27個骨髓瘤核型的mela分析,在該過程中,證實了至今發現的大多數染色體異常改變。
觀察結果為將骨髓瘤分為兩大類提供了基礎,即超二倍體骨髓瘤(48?72條染色體)和非超二倍體骨髓瘤(具有亞二倍體、假二倍體和四倍體的患者)。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在超二倍體患者中,增益的染色體并非隨機,且多個染色體是三體的典型代表。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除了這種普遍的分類方法,利用傳統細胞遺傳學進行全基因組掃描,還鑒定出13號染色體缺失、14q32重排和lq擴增。不幸的是,盡管傳統的細胞遺傳學在該領域打下了基礎,但由于這種腫瘤的增殖系數較低,只能從1/3的患者中獲得中期染色體。
雖然傳統的細胞遺傳學,不能提供所有骨髓瘤患者的信息,但其仍然可以作為預后相關的常見的臨床檢測手段。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認為,對于非超二倍體核型患者的預后,比超二倍體患者的差,且13號染色體單體與不良預后相關,盡管還有爭議。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表明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讓其作為獨立于倍性的不良預后標志;在不考慮治療緩解程度的情況下,通過傳統細胞遺傳學,可以檢測到染色體異常改變被抑制。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它還可以作為疾病長期和持久緩解的一個有力的預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