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癥中心 血管病變對腫瘤灶的影響?
發布日期:2018-11-11一項實驗數據表明,體內氧氣的擴散范圍大約在100?200Vm之內,若是腫瘤細胞離開毛細血管的距離,超出了這個范圍就會發生壞死,正如活體成像觀察小鼠體內,皮膚下透明小室中的腫瘤組織所證實的那樣。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胰島p細胞發生癌變的轉基因小鼠中,只有在有血管發生后,較大的腫瘤病灶才會從癌前增生的胰島區域形成。
由致癌物引發的直腸癌中,在早期的腫瘤直徑<3.5mm,腫瘤暫時依靠宿主已有的擴張變寬的微血管,來支持其生長因素。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獲悉,這一階段類似于血管的“增選”現象,接下來新的血管開始出芽和增殖(新生血管生成),使得微血管密度增加并伴隨腫瘤的快速增長。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介紹,在僅由VEGF誘導產生新生血管的荷瘤小鼠體內,注射一種VEGF的中和抗體,其腫瘤生長的抑制率超過90%,這種抗體對體外培養的腫瘤細胞,其實并沒有什么影響。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認為使用其他阻斷方法,也可以重復出這一結果。
相關情況包括根據VEGF受體,構建的融合蛋白(VEGF捕獲劑),且同樣的結果用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如bFGF的抗體也可觀察到。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了解到,針對特異免疫抑制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其整合素avb3會導致正在增殖的內皮細胞發生調亡。
—種抗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劑TNP-470(AGM-1470),是一種煙曲菌素的合成類似物,在體內和體外都能選擇性地、抑制內皮細胞的增殖。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在特定環境中,它能有效地抑制體內腫瘤的生長,但不能對體外腫瘤細胞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