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持續進展患者如何調整?
發布日期:2018-11-24使用單一劑量或多種劑量,如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可作為單一治療,或聯合應用達卡巴曉(dacarbazine)或IL-2,及應用黑色素瘤多肽疫苗等,在356例患者中有46例具有臨床反應,出現總客觀有效(OR)率達12.9%。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許多臨床反應,出現的時間要晚于,使用經典細胞毒制劑治療的時間。
11個患者出現完全有效(CR)的時間,大約在10~106周,35個患者出現部分有效(PR)的時間為5?62周,在開始治療的第12周后,46個患者中有28個患者出現臨床反應。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其中18個患者在持續一個較短的疾病穩定期(2個月)后,出現臨床上客觀治療效果(OR)。
或是持續較長時間(長達16個月)的疾病穩定期,隨后又出現了腫瘤消退,值得注意的是,依據HECIST標準判斷,4名患者在出現臨床治療反應前,呈現疾病進展性狀態。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發現在觀察隊列中,客觀的臨床治療反應是持續持久的,46名患者中有25名長達5年。
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機構愛諾美康獲悉,基于抗CTLA-4的免疫治療,產生的抗腫瘤效應或許,不適于用傳統標準RECIST去評價,而需新的有效的評估標準,對這類免疫制劑的效果進行評估。安德森癌癥中心轉診領域認為傳統的化療方案,對于無反應性或疾病持續進展的患者,可作出相關調整,在以抗CTLA-4為代表的一系列抗腫瘤治療應用中,也必須仔細考慮患者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