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態性與哪些綜合征有關?
發布日期:2019-01-11一項國外數據證實,UGT1A1 B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UGT1A1),是早期運用藥物遺傳學的經典案例。UGT1A1控制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化,并調節血清膽紅素含量;研究證實,基因多態性與Gilbert,及Crigler-Najjar綜合征相關。
而伊立替康為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被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的治療之中,同時該研究也表明基因多態性,與伊立替康(Irinotecan)嚴重副作用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蛋白酶抑制劑阿扎那韋及茚地那韋,被應用于艾滋病的治療之中,有研究表明UGT1A1多態性,與上述藥物引起的可逆性高膽紅素血癥有關。
特定環境下,UGT1A1等位基因表現為7個雙核苷酸重復,而野生型則表現為6個重復。這種變異可導致酶活性減低,并可提高上述藥物的副作用風險。通過利用UGT1A1的多態性,盡量避免化療相關IV度副作用的產生。
一前瞻性研究表明,除外UGT1A1純合子患者后,IV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可降低50%;同樣,至少含有一個UGT1A1等位基因的患者后,可無患者出現IV度中性粒細胞減。然而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為了避免上述兩組患者,發生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事件,我們不得不相應地對10%,及超過50%的患者停止治療。
因此,對伊立替康來說基因檢測十分重要,可以根據UGT1A1雜合子及純合子分型情況,為不同患者制訂不同的藥物劑量。這有助于我們限定治療窗,以便所有的結直腸癌患者,都可從治療中獲益。與其將副作用高風險患者,從可能獲益的治療中剔除,不如按相關方法,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