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調節的作用及預期結果
發布日期:2019-01-12當藥物進入臨床測試階段,直接評估腫瘤組織中的藥物作用,變得極端重要。非常需要專業性實現、收集、處理和分析腫瘤生物標志物,及終點的臨床研究中心。之后的研究者,需要回顧所有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數據,才能對今后臨床評估中,將使用的更優劑量及時程,作出更佳的估計。
研究應對一種新藥的早期的藥代動力學、毒性、藥效機制屬性,作出這樣的謹慎細致分析。如果前期確立的關鍵性能標準十分確定,而藥物無法達到期望濃度,或缺少對目標靶點調節,則藥物開發可能因此而終止。
之后,要解決藥效生物標志物調節,與臨床結果之間的關系問題,必須使試驗人群的構成,比普通1期腫瘤試驗適用人群更加均一。2期臨床試驗對患者均一性的要求更加嚴格,還需要在治療前或治療中獲 得這些患者的組織標本;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收集到如此意義重大的數據。
這些數據,與藥物誘導的生物標志物改變相關,并與腫瘤應答、無進展生存期及總生存期等,重要的臨床終點相關。在此階段關鍵的假設是,分子靶向調節作用,能否產生預期的臨床結果。更大型的試驗所確認的強烈關聯,可以使藥效生物標志物,提升為替代終點指標。
當成功調節了個靶點通路,但卻未觀測到預期臨床結果時,則應懷疑這種治療,所基于的整個治療策略是不正確的。而個體化醫學的基本前提是,能夠選擇出可從靶向治療中,獲得更大的收益的特定患者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