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載體可約束細胞毒性的檢驗
發布日期:2019-01-15國外應用的納米殼熱療法,其優勢在于治療范圍廣,且對組織穿透性強。另一種遠程激活策略,也會利用快速轉換的磁場,去激活氧化鐵納米顆粒;這種方法的一大優勢在于,顆粒本身是MRI的負造影劑,能夠提供顆粒生物分布、靶標病變區域位置和范圍等信息。
其他遠程激活策略中,有的利用超聲波機械破壞載體,使其釋放藥物,有的利用射頻加熱碳納米管進行熱燒蝕,還有的制熱并不是為了熱燒蝕,而是促使載藥顆粒膨脹,同時釋放藥物。在傳統上的納米載體,被認為是被動載體,約束了對其細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清除率等方面的檢驗。
然而,利用表面衍生金屬納米粒子,在近期的進展中,表明其納米粒子能夠對生物途徑產生直接影響。例如,通過Akt和MAPK信號調節細胞凋亡和增殖;這些作用,可以通過改變納米粒幾何形狀和成分來調節。
針對用于ErbB2細胞表面的特異結合的赫賽汀(herceptin),通常能修飾納米載體的吸收過程,及相關聯的受體等,也能再分布和內吞與此相關的各類成分。臨床研究上認為,這一觀察開啟了新型納米載體的大門,即讓納米載體既有載藥功能,又能通過人工設計控制其成分和結構,產生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