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中的生物分布該如何測定
發布日期:2019-01-16有研究數據報道,PEG化的單壁碳納米管(SWNT),可以富集于腫瘤區域,這可能是由于EPR效應和RGD序列,對腫瘤血管表達整合素的識別作用。采用微型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技術,和間接體內的拉曼光譜,可對碳納米管在鼠內生長的惡性膠質瘤、直腸癌模型中的生物分布等,進行相關測定。
碳納米管在體內無法被降解,但是能夠隨著時間推移,逐步經腎臟排出;如果其長期副作用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因此可用于藥物的運輸。而SWNTs將蛋白質和DNA運輸進細胞的能力,已在細胞體外培養水平得到了證實;且碳納米管又可被無害的射頻照射激活,并對兔模型的胃腸腫瘤,進行熱燒蝕治療。
EPR定位的超順磁氧化鐵顆粒,在快速轉換的磁場中可產生熱量,并對腫瘤細胞進行熱燒蝕。在歐洲,利用這種方法治療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且用超順磁氧化鐵顆粒,代替金納米殼原有的二氧化硅核心,不僅保留了熱燒蝕的特性,還使其具有作為MRI造影劑的功能。
而在直腸癌治療中,又出現了一種創新方法,即將鳥甘酸環化酶作為靶向基團,修飾于納米殼表面。這種思路也適用于其他遠程激活的納米顆粒,且修飾的聚氨基醋是PH敏感的納米顆粒,能在酸性環境下優先降解,并使得其在腫瘤治療中具有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