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療 移植瘤能否預測相關組織類型
發布日期:2019-03-15一項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對于試驗中39個同時具備異種移植瘤實驗結果、和2期臨床試驗數據的藥物,若該藥物,在至少1/3的異種移植模型中,可以觀察到活性,則在至少部分2期臨床試驗中,也可以觀察到其臨床活性。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化合物如果在1/3或以上的異種移植瘤實驗中,有臨床前活性,則有45%的可能性具有臨床活性。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這項研究中,只有非小細胞肺癌異種移植瘤,可以預測針對相同組織類型,例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活性。因此,盡管這些體內評估系統經常受到非議,但當對其進行系統性的大規模評估時,部分模型似乎能合理預測臨床活性;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有時盡管并不具有腫瘤特異性。
之后又進一步修改了其評價策略,引入了一大組(60個)人類瘤細胞系進行藥物篩選。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他們嘗試使這個篩選評估體系、在腫瘤種類上更有針對性,包含了乳腺、肺、結腸、腎、腦、卵巢、前列腺和黑色素瘤的人類腫瘤細胞系。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在將此理念引入到藥物評估過程時,研究界針對如何選擇這些細胞系、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很多研究者覺得,選擇了倍增周期過短的細胞系,而不能代表分裂更緩慢的實體瘤。
然而引入細胞系篩選平臺后,是目前正在運行的系統。海外醫療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了解到,針對不同病癥的有效性,繼而可以進行傳統體內實驗,來確定其治療指數;如果發現有活性,它們會進一步進入臨床前期毒理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