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矛盾從側面促進了出國就醫
發布日期:2017-02-22近日,福建一家腫瘤醫院再一次上演了“暴力傷醫事件”。福建腫瘤醫院官方網站發布了通報證實了該事件。通報表示,2月8日上午9時20分,2015年治療出院的患者劉某某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用斧頭砍傷正在門診工作的醫生鄭某。致鄭某頭部受傷,正住院治療。
暴力襲醫、傷醫事件不斷上演,反映出我國醫患關系已經惡化到了相當的程度,而且這類傷醫事件通常發生在重大病情案例之中,例如腫瘤、產科等等。患者沒治好,醫院收費貴,成為這類暴力傷醫事件的導火索。
態度差和服務差,是我們對國內公立醫院一貫的印象,加之高價格的藥物和治療費用,這樣矛盾的局面讓醫患關系愈發緊張。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很多經濟狀況良好的患者開始選擇出國就醫。
深圳陳女士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2010年,陳女士在短短時間內就暴瘦27斤,同時開始出現頭暈的現象,再加上那段時間工作壓力比較大,所以也就沒當回事。可是在一段時間過后,開始出現了浮腫、便血等情況,陳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了市醫院做了檢查。也就是因為早期,陳女士在市腫瘤醫院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陳女士健康出院。
死里偷生,本以為不幸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是萬萬沒想到,2014年陳女士又開始出現了頭暈、嘔吐等現象,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結腸癌復發,在國內醫院治療的時候醫生建議采用保守治療,繼續化療。一段時間過后仍然沒有什么起色,期間去香港做了一次檢查,香港醫院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可是主治醫生給了一個建議。
癌癥治療技術好的就是美國,也許可以去美國治療。陳女士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去了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治療,檢查后通過手術成功切除了腫瘤,恢復了健康。
陳女士不是個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愿意出國。我們通過調查發現,美國醫院在治療的時候會進行多學科的協作,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方案。另外,在對待患者護理方面也是事無巨細。而在國內,我們更多的發現了大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擺譜,在和家屬溝通的時候說官腔,用藥不規范,服務不心細……
身體是革命之本,所以大家才會極度緊張,可是當醫院沒有想到患者的處境時,就極易發生矛盾,甚至發生沖突。也從側面解釋了出國看病等風潮。
解決醫療矛盾勢在必行,任重道遠。在目前的形勢下,應該規范國內用藥制度,提升醫療服務,把單純的“看病”變為“救人”。另外,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醫療矛盾,還要提升國內醫療水平。據統計,目前我國大小病例誤診率達到40%!觸目驚心。所以提升醫療技術才是根本,同時規范監督體系,用社會監督、制度監督和自我監督規范醫療體系。
目前做不到這些,患者同樣還會選擇出國就醫,陳女士不是第一個案例,也不會是后一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