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出國就醫,在“質”而不在“量”
發布日期:2017-04-30中國每年因癌癥死亡人數達到280萬,癌癥病發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首位,癌癥已經成為威脅中國人民安全大的疾病之一。出國就醫服務機構愛諾美康指出,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到來,中國的醫院和醫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而根據國際衛計委在2014年的數據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執業醫師人數只有289萬人,每年需要診治76億人次的患者,平均每天要治療100名。在中國,醫療機構被分為三級六等,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三級醫院。這就造成了大城市的醫院人滿為患、“一號難求”的局面,而小城市、小醫院的醫療資源又不足以治療重大疾病,這樣一來中國的醫療資源就顯得非常短缺。
選擇出國就醫真的是因為中國醫療資源不足嗎?愛諾美康指出,患者選擇出國的原因在“質”而不在“量”。也就是說,患者出國并不是全因為國內醫療資源不足,更多是在重大疾病領域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還比較大,例如治療癌癥、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美國治療效果就比國內治療效果更好。
有數據指出,美國每年會拿出2.6萬億的資金投入到醫療領域,包括新藥物的研發和新技術的發展,美國目前已經研發出上百種抗癌靶向藥,質子治療的臨床經驗也非常豐富。日前,美國FDA剛剛通過了近十年來首個肝癌藥物——拜耳(Bayer)藥物Stivarga(regorafenib)。這一切都代表了美國在醫療資源的豐富,而追其新藥物、新技術也更為吸引患者赴美重要的原因之一。
患者除了渴望更先進的藥物、治療設備和技術外,也希望提升就醫體驗,獲得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更舒適的就診環境。愛諾美康曾經幫助過患者劉女士,剛被確診患了癌癥時,劉女士陷入了精神崩潰之中,雖然家人的鼓勵給了她增加了對抗癌癥的勇氣,但是國內很多醫護人員和醫生在給劉女士治療時,往往不顧及她的感受,治療期間態度顯得漫不經心。
正因如此,劉女士決定出國就醫。在美國,醫生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治療,在化療劑量上根據劉女士身體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化療20次以后,劉女士的癌癥病灶已經逐漸消失,只需要后期跟進復查就可以了。在給愛諾美康的感謝信中,劉女士曾著重提到了在美國治療時醫護人員的態度,在進到醫院以后,醫護人員從來都是微笑面對患者,給患者更大的勇氣面對癌癥,她說“在美國讓我成為了一個有尊嚴的患者。”
專注重大疾病的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新藥物、新療法是患者選擇出國的一個原因,但患者對醫療不是“量”上的需求,而是“質”的根本原因,出國就醫讓患者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尊嚴的患者,能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