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尋求出國看病,三招杜絕機構隱瞞
發布日期:2017-05-03隨著出國看病人數的增多,在市場與資本的推動下,能提供相關服務的中介機構也越來越多,行業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備受資本追捧的熱門生意。少數機構(甚至所謂的擁有規范注冊的“正規”機構)為了中介費,利用信息不對稱,隱瞞屏蔽信息:比如患者的病情、醫生的質量、美國醫院的反饋、美國醫療費用預估等。
那么患者如果委托機構辦理,怎樣避免機構為了中介費隱瞞信息、報喜不報憂呢?
首先
患者一定要審核機構整理的相關病情介紹。有些患者說醫學太復雜,我又不懂怎么辦?其實很簡單,1是要看治療用藥是否準確(藥物不僅要有化學名,還要有商品名),2是要看有無準確反映患者目前身體狀態。同時律師建議:尋求出國看病的患者必須讓中介機構在合同中保證翻譯的準確性,有些機構所謂翻譯多么專業,但翻譯錯誤又不承擔責任,這無疑是在說“我專業,但錯了,你負責”,這種口頭承諾的專業性沒有任何保障。
其次
在預約醫生階段,如何保證預約的專家質量呢?患者一定要在預約前,請服務機構提供詳細的專家介紹,包括:所在醫院、特長、研究范圍、學術地位、學會任職、同行地位等等,并要求提供信息來源的鏈接。患者盡量堅持“排名前10醫院找知名醫生的原則”,避免大醫院找無經驗醫生,或小醫院找所謂知名專家的情況。
后
也是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定要中介機構在提交預約材料給美國醫院、預約醫生等過程中,務必將自己的e-mail列入郵件抄送對象,切記是郵件抄送而不是機構收到后轉發,這樣醫院在回復所有信息的過程中,患者都將能全程透明的知悉,包括預約醫生、費用預估、出國看病費用折扣等;如果有必要,美國醫院也可以直接聯系到患者,警示風險;一招避免中介機構對反饋信息進行取舍,報喜不報憂。
專注重大疾病的服務機構愛諾美康指出,事實上美國醫院方面,美國大型醫院大多設有國際患者接待辦公室,甚至有懂中文的雇員提供流程指導等服務,如果患者或家屬英文良好,只要按規定提交所需的轉診中英文病歷、注冊登記表、護照信息等均可自由申請,美國醫院對于來就診的國際患者沒有設置特定的門檻。
所謂的只能通過某個或某幾個機構才能預約出國看病的說法,完全是一種淺陋的市場宣傳罷了。既然美國醫院歡迎患者自己申請,那么所有的服務機構所做的工作都是輔助患者辦理。在美國醫院平等規則與制度面前,沒有任何個人或中介機構享有所謂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