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看病要標準方案還是個性化方案
發布日期:2017-05-16愛諾美康介紹到,出國就醫與出國旅游、出國留學一起成為境外服務的三大內容,隨著近年來國人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出國逐漸成為國內患者的一個重要選擇。根據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約有5000名患者出國,有70%以上的是癌癥、心臟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追求高端醫療資源成為國內患者們一個重要選項。國內患者選擇出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更先進的藥物和臨床治療手段,從2007年至今,美國上市的新的抗癌靶向藥有100多種,中國比美國落后5年。因此,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患者選擇去美國看病,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當70歲的李女士決定去美國治療癌癥時,她的這個舉動與醫生判斷的一年“死亡預期”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區別,后似乎也只有一個結果——死亡。在2015年,李女士在北京協和醫院被診斷為結腸癌肝、肺轉移,先是在醫院進行了腸梗阻手術,但是在隨后進行化療時,卻發生了腦梗。當時醫生懷疑李女士腦部也有癌細胞轉移,所以又將治療方案改成放療。
但是不管是CT還是MRI檢查,都不能確診李女士是否發生腦轉移,轉診了幾個醫院,每個醫生的答案都不相同,一些醫生只說“如果堅持放療,那可能會影響智力,家屬要做好準備”這樣不負責任的話。國內醫院沒有給出明確的治療方案,李女士的家屬也不愿意冒風險,后就只能在醫院進行藥物調節。
因為不愿就這樣在醫院插著管子度過后的時間,李女士決定去美國看病,尋找是否有更適合的治療方案。這個想法無疑引起了家屬的反對,李女士年齡已經很大了。而終,經過長時間的飛行,李女士卻堅持到了美國,在醫院經過PET-CT檢查,醫院專家明確診斷李女士沒有發生腦轉移,可以接受化療。經過3次化療之后,李女士肝轉移逐漸減輕。再見到國內的醫生時,李女士開玩笑說,我不僅躲過了閻王爺,連美國死神都拿我沒辦法,算起來我是撿回了兩條命呢。
去美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中國的醫療技術與美國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僅是技術藥物,更多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國內醫生在治療只會用統一的治療方案。而在美國,醫院會根據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和病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方案,而不是提供固定的標準治療方法。因此建議有條件的重大疾病患者應該考慮出國,多一份選擇多一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