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抗癌10年,中-美兩國醫生拿什么打敗晚期肺癌?
發布日期:2020-05-2210多年前,也就是2009年底父親在華西醫院體檢時發現右肺下葉腫物。我帶他2010年1月在北京的醫科院腫瘤醫院做了右肺下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理證明是低分化腺癌,III期。術后父親按照醫生的建議做了四周期的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方案化療,并做了25次放療。期間父親和病房的許多患者一樣都出現了脫發、惡心、體重下降等各種副作用,但頑強的父親還是堅持了下來。
2010年10月是值得紀念的日子,醫生告訴父親復查顯示體內已經找不到任何癌細胞了;但是因為切除的腫瘤做基因檢測顯示有EGFR 19缺失突變,建議鞏固治療。之后父親遵醫囑開始口服易瑞沙。主治醫生告訴我們,易瑞沙短的1年耐藥,但也有5年不耐藥的情況,父親不吸煙,更長的時間不會耐藥。
盡管如此,畢竟是肺癌,我們還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了2年,父親沒有任何的異常。之后是5年,父親沒有任何異常。漸漸地,我們家里也幾乎忘記父親有肺癌了,主治醫生也說父親按照醫療標準已經實現了治愈,而且創造了易瑞沙耐藥的記錄。
不幸的是,在得病7年后,也就是2017年5月復查中發現右肺下葉支氣管斷端軟組織增厚、右側胸膜增厚伴FDG代謝增高,頸部、雙側肺門、縱膈淋巴結多發轉移。主治醫生告訴我們,肺癌復發,易瑞沙耐藥了。
因為父親有多年的糖尿病,年齡也越來越大,難道下一步真的要化療嗎?幸運的是,主治醫生告訴我們,當時第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國內已經上市。而隨后父親的血液化驗也顯示有T790M突變,符合奧希替尼的用藥標準。父親服用奧希替尼3個月后也收獲了很好的療效,淋巴結轉移的數量和代謝值都減小了,右側胸膜的代謝也下降了,更為難得的是父親生活質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2019年10月,父親服用奧希替尼2年多后,復查PET時發現肝臟多發轉移,大的直徑約3cm,而且縱膈、腹腔也出現了多發腫大的淋巴結。再次抽血做基因檢測:顯示仍有T790M突變,以及TP53等突變。醫生告訴我們,因為不再符合繼續使用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指征,下一步需要用化療。可父親已經72歲,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壓也讓他顯得比較瘦弱。父親也不大愿意進行化療,怎么辦?
和主治醫生相處的10年,父親和醫生也成了朋友,主治醫生時不時都把父親的成功治療分享給其他患者,增強信心。主治醫生建議我們,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嘗試赴美參加一些新藥的臨床試驗。一個思路迅速打開了我們的出路,隨后我在網上查詢腫瘤出國看病相關信息時,找到了能夠辦理此業務的機構。
接待我們的陳博士分析病情后,告訴我們因為易瑞沙和奧希替尼耐藥,目前美國也沒有獲批的靶向藥物,建議我們可以先行遠程咨詢美國的肺癌專家,如果有好的治療方案再前往,避免盲目性。老實講,當時心情焦躁的我,對于她的這種中肯建議還是非常感激的。
之后我們預約到了曾任職于麻省總醫院的美國臨床腫瘤協會肺癌指南前主席A教授,與我的主治醫生一起進行了遠程的病歷討論。A教授建議:盡管目前抽血沒有發現更有意義的突變,但是建議對肝臟的轉移病灶進行穿刺,然后送組織基因檢測,因為按照既往研究數據看,血液與組織檢測結果并不完全相同。然后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分析耐藥是否由MET、BRAF V600E、HER-2、C797S等突變引起,然后再針對性給出藥物。在患者本人不愿化療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以下方案:如果MET擴增,可以嘗試卡博替尼+奧希替尼;如果BRAF V600E突變,可以達拉非尼+曲美替尼+奧希替尼;如果HER-2擴增,可以T-DM1+奧希替尼;如果EGFR C797S反式突變,可以易瑞沙+奧希替尼;而EGFR C797S順式突變,需要化療。
2019年11月父親在醫科院腫瘤醫院做了肝臟的活檢,病理提示為中分化腺癌,后續送檢的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存在T790M和C797S突變,而且是反式排列。2019年底父親開始一起服用之前吃過的兩種藥物易瑞沙和奧希替尼。2020年3月底父親做了復查顯示肝臟大的轉移灶直徑從3cm縮小為2.6cm,腹腔的腫大的淋巴結也輕度縮小,父親再次獲得了部分緩解。10年一路走來,感恩醫科院腫瘤醫院的專家給了父親正確的治療方案,感恩美國的專家在危及時刻給了正確的治療方向,我也衷心希望在中-美兩國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父親能夠再次創造奇跡...
【本文由患者家屬授權并同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