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咽管瘤術后內分泌功能下降,美國給了哪些建議?
發布日期:2024-11-22患者黃女士,48歲,2024年8月患者出現左眼視物模糊,右眼視物模糊伴雙顳側視野缺損,伴間歇性頭痛,月經正常。隨后患者行影像檢查,發現鞍區/鞍上腫塊,術前進行實驗室檢查,提示泌乳素PRL升高,垂體功能基本完好。于2024年9月29日行右額顳開顱腫瘤切除術,術后病理: 乳頭型顱咽管瘤(CNS WHO 1級)。
術后患者出現口渴加劇和尿量增加,并開始服用彌凝治療尿崩癥,不服藥尿量每天3500ml左右(飲水2800ml);服藥情況下,尿量1200-1500ml(飲水1500ml左右)。還服用糖皮質激素替代療法,每天早上服用潑尼松5mg,每天服用左甲狀腺素37.5 mcg。由于之前PRL水平升高,晚上服用溴隱亭2.5mg。術后患者雙眼視力及左眼視野較術前改善,疲勞明顯,偶有心慌,末次月經2024年10月1日。
根據患者病情,我們為患者推薦并預約了美國權威醫院-UCLA醫學中心的垂體神經內分泌專家Anthony P. Heaney 博士為患者進行遠程咨詢。
Anthony P. Heaney 博士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的副教授。主要臨床和研究興趣領域涉及垂體瘤的發病機制以及利用新的分子靶點開發垂體瘤和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創新治療方法。Heaney 博士是美國多個專業組織的成員,包括內分泌學會、垂體學會和內分泌學會。為《臨床研究雜志》、《自然醫學》、《臨床內分泌學》和《垂體》等同行評審出版物撰寫了大量文章,并為《Baillieres 臨床內分泌學和代謝》、《牛津內分泌學教科書》和《內分泌更新》編寫了書籍章節。還擔任《臨床研究雜志》、《癌癥研究》和《臨床內分泌學和代謝雜志》的審稿人。
視頻中,Anthony P. Heaney 博士認為,腫瘤會嚴重損害垂體柄和垂體功能,患者現在患有全垂體功能減退癥,這種情況無法恢復,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激素替代藥物。
患者仍然感到疲勞,建議做以下調整:嘗試增加潑尼松的劑量,上午服用5mg,在午餐時額外服用1.25或2.5 mg。彌凝用量可以改為每天早晨和晚上各服用0.1mg。溴隱亭可能導致心動過速和疲勞,目前PRL已經恢復正常,沒有必要服用且應停止服用。
她確實需要對抗性雌激素治療來維持骨骼健康和其他女性相關健康。應調整甲狀腺藥物,目標是使游離T4處于參考范圍的中間值,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此外,如果下一次MRI檢查顯示沒有殘留腫瘤,應考慮添加生長激素替代治療。建議自上次影像9個月后復查鞍區影像。
會診結束后,患者表示將與國內主治醫生討論,調整治療方案。我們也將持續跟進患者的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