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副總患癌赴美就醫經歷
發布日期:2017-03-08歐陽女士現年55歲,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風險投資公司COO。2013年8月診斷為宮頸鱗癌,分期為IIB期。在診斷為癌癥后當時就考慮赴美就醫,由于公司項目問題無法脫身,耽擱了時間,后選擇了在北京三甲醫院治療,國內專家給予順鉑化療4次,之后給予放療后,病情穩定。2014年底復查PET-CT提示盆腔腫瘤復發,國內建議用順鉑與紫杉醇化療。僅僅1年就出現復發,歐陽女士對國內的治療有些失望,她也有點抗拒化療了。
在與丈夫商量后,決定赴美就醫。盡管有多年前留學美國的經歷,英文良好,但出于節約時間的考慮,決定委托機構辦理,并決定親自考察、選擇3個機構進行對比,經過網絡查詢,分別找到了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三家機構。
北京一家赴美就醫機構在聽說歐陽女士不想化療后,其醫生剖不急待的介紹了美國的質子放療、基因檢測、靶向藥物等優勢,并稱有大量宮頸癌患者在赴美就醫后獲得了緩解;盡管歐陽女士是MBA出身,但生病期間也看了大量的美國醫院關于宮頸癌的資料,她了解到對于宮頸癌,目前美國醫生并不推薦進行基因檢測;她也通過朋友咨詢過上海質子中心的負責人,進行過放療的患者并不適合質子放療,因此這種不考慮病情,銷售式的宣傳讓她直接pass掉了這個機構。
上海的一家赴美就醫機構,其咨詢人員在聽了歐陽女士的介紹后,極力勸說去美國的一家醫院,并說這家醫院非常好,其公司在當地有分公司、有公寓。盡管之前歐陽女士也了解到他們介紹的醫院在美國也很有名,但宮頸癌是否是佳選擇呢?
之所以后決定選擇深圳的愛諾美康,歐陽女士說很簡單:公司的負責人是醫學博士,為病人著想,不逐利;始終專注重大疾病。陳浩凡博士在仔細看了歐陽女士的病歷,從醫生的角度分析赴美就醫的利弊,并且告訴她盆腔復發是多發的,不適合質子放療,且1年之前已經做過放療,再次赴美做放療的可能性不大。宮頸癌目前美國尚沒有靶向藥物,PD-1免疫療法也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因此對于她來說,赴美就醫還是需要選擇化療。盡管歐陽女士反復表示不想化療,但陳博士耐心的告訴她,對于她而言科學的治療還是化療。聽到這種純醫學而非商業的介紹,歐陽夫婦決定委托他們辦理赴美就醫。
她們夫婦二人有美國綠卡,陳博士幫助她撰寫了英文轉診病歷,并且根據她的病情,在美國排名前十的腫瘤醫院中,推薦了三個擅長宮頸癌復發治療的專家,她們終選擇了S教授,不到2周他們就出發了。在美國第一次見S教授時,詳細回顧了病史,各項檢查,并充分溝通,了解她的各種顧慮,回答了她所有的問題,并安排了后續的檢查,原定40分鐘的時間被延長到了80分鐘,而醫生并沒有一絲的不耐煩。
美國S教授在第二次面見患者時,仔細解讀了已經做的影像等檢查,并告訴歐陽女士盡管常用的標準化療方案為順鉑和紫杉醇,但根據歐陽女士先前已經接受了大量的放療,因此化療的方案需要調整為:順鉑和健澤,同時強調劑量需要減少30%。關于歐陽女士提及的基因檢測,S教授明確說,宮頸癌的靶向治療仍處于探索階段,但目前療效等均未獲得確認。
在美國治療了4個月后,經過復查,盆腔的多發轉移灶已經減少到只有1個,并且比較穩定。S教授高興的告訴她可以回國定期復查了,問及是否可以繼續工作,S教授一臉詫異的說“why not”,隨后囑咐她只是不要熬夜、過分勞累即可。
2017年2月,愛諾美康和美國醫生都收到了來自歐陽女士的鮮花,回國1年半了,病情非常穩定,歐陽女士并且開玩笑的說:“從商業角度講,我想投資愛諾美康;但從患者本身角度,我不能投資。我希望所有類似重癥患者在遇到治療瓶頸時,能夠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伙伴,而不是逐利的商業性赴美就醫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