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基因突變,美國醫生為何不用靶向藥?
發布日期:2020-03-032019年10月體檢發現右肺中葉有一個結節(25.3毫米*21毫米),結節邊緣清晰,密度差,周圍有針狀物和淺分葉狀物。縱隔淋巴結腫大,位于氣管前、腔靜脈后。未發現明確的顱內占位性病變。2019-11-19全身骨顯像未見明顯骨代謝異常。2019年11月19日穿刺(肺右中葉結節)提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基因檢測結果:EGFR基因第18、19、20、21外顯子未檢測到突變;EML4-ALK融合基因檢測到突變(突變Ct值:16.06);ROS1融合基因未檢測到突變。給與口服克唑替尼膠囊(250 mgbid-po)靶向治療。2019-12-23復查胸部CT:右肺中葉實性結節明顯縮小,大小為1.4x1.2x0.7cm,之前大小為2.5x2.1x1.9cm;原右肺中葉小結節消失;右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轉移仍然存在,尺寸稍有減小;胸部無新發病灶。2020年1月7日行右肺中葉癌根治術。術后病理右肺腺癌,淋巴結(4/7)轉移癌。國內專家建議術后繼續使用克唑替尼靶向藥治療。
美國西部腫瘤NO.1的醫院希望之城針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多學科的討論。由胸部腫瘤團隊的聯合負責人Massarelli副教授、放療科Amini博士、影像科Motarjem博士共同參加。
影像科Motarjem博士:
首先對之前的影像進行了復核:肯定了之前的影像發現與結論,不同的是發現2020-1-2胸部CT:左肺下葉內側段胸膜處新出現一枚2mm非特異性微小結節。
關于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Massarelli醫生:
建議下一步使用順鉑和培美曲塞進行4周期的輔助化療,如果患者情況允許,再進行輔助放療。順鉑75mg/m2,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使用,每3周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然后給予IMRT放療。放化療結束后,可以接受影像學監測。
化療期間,除了每9周注射一次維生素B12外,還需要補充葉酸,以減少培美曲塞的副作用。
Amini醫生:
放化療的先后順序是備受爭議的。針對該患者情況,我認為先化療、再放療是合理的。放療采用調強放射治療(IMRT),54Gy/30次,這也是我在臨床中使用的劑量。
放療靶區包括支氣管殘端、手術夾區域、以及右側1-2R區、3區、4R區、7區和10區淋巴結。如有可能,我建議使用增強掃描和4D-CT(四維)進行CT模擬定位,以分析呼吸運動情況。我一般不推薦同步化療,而是按先后順序進行。可以按Massarelli醫生建議的順鉑/培美曲塞方案,在放療之前或之后進行化療。
治療完成后,前2年內每3-4個月進行1次胸部CT復查,2年后至第5年內,每6個月進行1次胸部CT復查,之后每年1次。應確保胸部CT的掃描范圍包括腎上腺。
關于為何不繼續使用克唑替尼?
Massarelli醫生:
目前,FDA尚未批準克唑替尼或艾樂替尼用于輔助療法,僅限臨床試驗范圍內使用。
Amini醫生:
克唑替尼或艾樂替尼對于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沒有明確作用,因此我更推薦先做化療和放療,如果以后患者出現轉移性疾病,可以考慮使用克唑替尼或艾樂替尼治療。
盡管有基因突變,但是為了更長期的控制肺癌,診斷三期肺癌的應選擇化療和放療,然后定期復查,不應急于使用靶向藥物。愛諾美康也將持續隨訪患者的治療進展,給更多的類似患者提供正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