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命 我帶父親去麻省總醫院看肺癌
發布日期:2020-03-31我的父親,69歲。2018年8月8日我帶他做常規體檢時查胸片發現左上肺陰影。2018年8月14日胸部CT顯示:左肺上葉縱隔旁中央型肺癌伴淋巴轉移可能。2018年8月23日幾經托人在北京知名的醫院做了肺穿刺活檢,結果是低分化鱗癌;PD-L1表達陰性。父親幾乎沒有任何癥狀,除了偶有咳嗽。后來醫生告訴我他的肺癌與吸煙40年,每天1包有直接關系。
我們跑了北京的兩家醫院,腫瘤專家告訴我:無法手術,下一步建議化療。我支開父親,膽戰心驚的問醫生還能活多久,“1年左右吧”。對于這樣一份判決,以及在陪父親看病過程中,目睹了許多患者治療的副作用,心有不甘的我不希望讓父親也陷入到那種絕境中。都說美國醫療先進,那我就帶他去出國就醫。
在對比了兩個出國看病中介機構后,我選擇了愛諾美康,“兩家機構都不錯,一家大而全,出國看病、體檢、試管嬰兒什么都做,而愛諾美康只做腫瘤重癥,我更看重專注,因為企業精力分散是無法保障腫瘤患者的服務專業性與精細度?!?/p>
病理報告
愛諾美康之后推薦了美國治療肺癌NO.1的醫院,并且預約到了麻省總醫院癌癥中心臨床醫療質量主任、帶瘤生存項目主任Lennes醫生,同時她也是全美NCCN肺癌指南制定者,是全美公認的肺癌專家。并且幫助我們成功申請通過了美國醫療簽證。
全美肺癌NO.1的醫院
在委托他們25天后,我和父親就來到了美國波士頓。走進麻省總醫院的門診大廳,我聞到一股咖啡香,而不是福爾馬林的味道,時而還有人牽著狗從身邊走過(狗是用作治療安慰用的,并非普通寵物狗)。麻省總醫院坐落在波士頓市中心查爾斯河邊上,在病房里可以直接看到美麗的查爾斯河。每個電梯走廊處都寫著“請尊重病人的隱私”。在腫瘤病房外,有一道希望之墻(Wallof hope),墻上貼滿了病人如何與腫瘤抗爭的成功故事。新病人看到這些故事,就會感到自己并非孤軍奮戰,進而充滿了生的希望。墻上還懸掛著各色小旗,上面寫著親人的祝福話語,鼓勵病人戰勝疾病。
癌癥中心大樓專門為患者建造了一個“舒壓室”:頂樓建了一個小花園,大大的玻璃房,綠植環繞,可以俯瞰整個波士頓城景。在入口處,一個大理石盆里放了很多紅棕色的鵝卵石,工作人員說這是為患者提供的解壓方式之一,“你愿意的話,也可以帶走?!?/p>
一切的一切都讓來自東方的我們很快融入了醫院的環境。Lennes博士是父親的主治醫生,沒有任何的“架子”,讓我們非常舒適,一直緊張的父親也逐漸放松了。醫生安排了必要的抽血和影像檢查,然后三天后制定了免疫治療K藥+紫杉醇+卡鉑的聯合方案(這個聯合方案,美國FDA于2018年11月批準;中國是2019年11月批準;而父親在2018年9月就使用了)。盡管PD-L1表達不高,但化療與免疫的聯合會增強免疫治療的效果,出現1+1大于2的效果。對于我所擔心的副作用問題,Lennes博士告訴我在治療過程中,會提前開具很多藥物來對抗,比如預防口腔潰瘍的漱口水等等。
在醫院化療期間,父親也有惡心、脫發、白細胞下降的副作用,但醫生都給與了積極的處理??傮w來看,沒有想象的那么難受,父親也沒有住過一次院,都是在門診就完成了治療;父親體重也沒有下降。經過4個多月的治療,父親在美國進行了首次影像復查評估。所幸好消息傳來,治療方案有效:左肺的原發灶減小了近40%,雙肺轉移的淋巴結也大大縮小。Lennes博士告訴我們,考慮到年齡以及副作用可能出現累積問題,之后調整了治療方案,改為K藥單獨維持治療即可,而且可以選擇回到中國繼續治療,與朋友和家人更多的在一起也會疏解患者的壓力。
2020年2月我和父親已經回國1年多了,近期的復查顯示腫瘤較發病之初縮小了60%以上,縱膈的淋巴結已經消失不見。盡管不能說治愈,但看著父親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我還是非常欣慰。從北京到波士頓一路走來,我們是幸運的。國內頂尖醫院的硬件和醫生診療水平未必與國外差距甚大,但對于緩解重癥患者緊張、沉重的心情,給予更多心理和人文關懷,讓患者有更好的就診體驗,似乎才是國內外更大的差距所在。盡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國情與現狀,中國專家承受了巨大的工作負荷,但對于像我一樣的每一個患者和家屬來說,我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更人性化的治療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