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術后要不要化療?
發布日期:2021-08-24全先生,71歲。2021年7月無明顯原因出現粘液血便,量中等,無大便次數增多,無黑便,無消瘦。2021-7-15查胃鏡提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HP陽性;病理提示胃竇粘膜慢性活動性炎癥。化驗CEA,CA19-9無異常。腸鏡提示:直腸距肛門約8cm可見一腫物,繞腸壁生長,約占腸腔1/2圈,腫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狀,質地脆,觸之易出血,活動度差,取活檢;另直腸距肛門約7cm可見一息肉,大小約1.5cm,表面光滑,無蒂。腸鏡取活檢病理提示(直腸)腺體重度非典型增生,局灶區域考慮癌變。
2021-7-22肛門指檢:直腸明顯狹窄,觸及腫物,腫物表面凹凸不平,質地脆,觸之易出血,退指可見染血。2021-7-28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dixon,手術順利。術后病理提示:直腸中分化腺癌。患者目前一般情況好,術后至今有間斷肛門部疼痛,久坐或走路多時加重,大便每天3-6次,不太成形。家族史:患者母親有乳腺癌病史,妹妹有胃腸癌病史。
患者術后診斷為直腸癌T2N0M0, 但病理中有復發高危因素:脈管癌栓,關于下一步治療有的專家說不需要;有的專家說“你要擔心,就化個4周期”,然后讓患者家屬自行決定是否化療。糾結和焦慮之下,患者女兒委托愛諾美康尋求美國專家的幫助。之后預約到了 F 教授進行遠程會診,他是希望之城胃腸癌中心聯合主任、臨床研究中心醫學主任。
F 教授說,由于這是疾病I期,以及T2,我認為這個脈管癌栓是壁內癌栓而不是壁外癌栓。在高倍顯微鏡下發現血管壁內癌栓的情況下,對總體預后沒有明確的影響。這是I期疾病,標準的治療手段是繼續觀察。
有幾個回顧性研究評估了癌栓對預后的影響。在一項針對I期結直腸癌的研究中,對于具有任何高風險特征(分化、淋巴血管浸潤、腫瘤出芽等)的患者,結果僅略差。
然而,即使存在高風險特征,總體預后也只有幾個百分點的差異,只有低分化被證實為明確的預后差。在另一項II期和III期結腸癌的回顧性研究中,壁內癌栓沒有改變預后(無統計學差異),而壁外癌栓確實增加了復發率。
基于以上,建議繼續觀察;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數據表明術后化療可以減少復發。此外,可以選擇ctDNA檢測是有幫助的。如果呈陽性(當然,非常不可能),則表明無化療的復發風險約為100%,那么明確需要化療。如果是陰性,雖然并不意味著復發的風險為零,但它確實意味著癌癥無法在此時被檢測到,你的風險更低。
鑒于患者的復發風險估計小于5%,它不太可能是陽性。轉移和復發的概率可以通過免疫評分來預測,但是對II期和III期疾病有幫助,對I期尚無驗證。關于術后復查,上述ctDNA檢測,前2年每3個月檢測一次,之后3年每6個月檢測一次; CEA也是一樣。胸腹盆腔CT掃描前2年每6-12個月檢測一次,之后3年每年檢測一次。
會診結束后,患者女兒表示“美國專家有理有據,而且父親不需要化療,也不再焦慮了”。